新闻中心

创新与市场拓展助力矿业装备崛起

在全球矿业市场复苏步伐不一、地缘政治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矿业科技企业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机遇。北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矿科技”),作为矿业装备与磁性材料领域的佼佼者,通过不断创新与战略调整,在2024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其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18,797.49万元,同比增长27.84%,净利润也有显著增长。这充分展现了北矿科技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及业务布局的有效性。

01公司业绩与业务板块

► 矿冶装备业务

从业务板块来看,北矿科技的矿冶装备业务收入达到9.044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41.71%。这一卓越成绩归功于公司对矿冶装备研发的持续投入,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例如,北矿机电自主研发的800m³超大型智能浮选机在云南某大型选矿厂的成功试验,标志着中国浮选装备达到了新高度;同时,株洲火炬研发的大型阴极锌熔铸装备等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了锌冶金过程的效率与稳定性。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北矿科技的产品性能,更增强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了矿冶装备业务订单的增加和收入的显著增长。


► 磁性材料业务

尽管磁性材料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为2.821亿元,但北矿科技在该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仍在持续推进。高剩磁BMXF-4DB产品、高性能烧结粗粉BMS-9.5B等新品的产业化,为磁性材料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北矿科技有望在未来实现磁性材料业务的新突破。


02科技创新与成就

► 研发投入与专利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北矿科技硕果累累。2024年,公司荣获52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达到37项;同时,还获得了安徽省新产品的认定两项,并参与制定了2项国家标准和5项团体标准。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覆盖了矿冶装备和磁性材料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更展现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全面实力和持续投入。

►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在矿冶装备领域,北矿科技致力于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研究及成果转化。除了成功研发并应用超大型智能浮选机外,公司还推出了50m闪速浮选机、微细粒浮选设备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选矿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在磁性材料领域,公司则聚焦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研发及工程转化工作。

科技创新不仅为北矿科技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更促进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公司依托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统筹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工作,使得创新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03市场拓展与战略布局

► 全球市场拓展

北矿科技在市场拓展方面同样表现出积极态势,通过多元化策略巩固和扩大了市场份额。在矿冶装备业务上,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在国内外成功获取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合同项目。例如,株洲火炬成功签订了60万吨/年铅锌矿熔铸感应电炉及锌片自动输送系统等大型项目,并荣获2024年度中国铅锌行业两项设备优质供应商的荣誉。同时,公司还抓住国内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机遇,积极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并加大对磷矿、钾盐和萤石矿等新能源矿业市场的推广力度。

磁性材料业务领域,北矿科技紧密跟踪市场动态,不断优化产品组合,致力于提升产品性能,并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 战略布局与协同发展

在战略布局上,北矿科技以精心制定的战略规划为指南,聚焦核心业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结合。公司位于沧州渤海新区的智能矿冶装备产业基地已建成投产,其先进的数字化制造管理平台更是荣获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的殊荣。此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高效节能有色金属熔炼装备产业化基地的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已完工。同时,北矿磁材也在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推动新业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并投资建设了磁性功能材料研究院,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 改革与治理提升

北矿机电(沧州)有限公司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通过内部协同机制的构建,公司成功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北矿科技积极响应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科改示范行动”的要求,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其改革成果被国资委收录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之中。公司致力于强化董事会建设,进一步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并制定与完善了33项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从而夯实了制度基础,提升了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的水平。

面对行业前景与挑战并存的环境,北矿科技保持坚定步伐,砥砺前行。从矿冶装备行业来看,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分化、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但该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展望未来,北矿科技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紧密跟随国家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司将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生产力,并努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所占的比例。